在刚刚闭幕的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,我校运动健儿在民族健身操项目自选套路(徒手)比赛中,以两轮总分17.122分的成绩获得铜牌三等奖的优异成绩。
学校统战部热烈欢迎我校运动健儿凯旋归来,并为他们送上慰问与祝福。
赛后我们对舞蹈教研室主任侯晋芳老师进行了专访。
赛后采访
1.在准备这次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舞蹈表演时,您是如何将不同民族的文化元素巧妙融合在一起的?
侯老师:我们在音乐选择上,选用了比较火的维族元素的《巴郎仔》。动作编排方面,下身采用健美操步伐,上身结合维族舞蹈动作,这是首次尝试这种融合编排。编排分为两个套路,规定套路“大中华”,主要在队形变化上进行调整,动作需严格按照标准执行;自选套路“石榴花开幸福来”,体现了健美操与维族舞蹈以及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,通过这种独特的上下身动作搭配,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团体操表演形式。
2.为了此次比赛,团队在技术和体能上分别采取了哪些准备措施?
侯老师:在体能方面,暑假期间安排线上训练,要求学生每天进行 5 公里跑。在技术训练上,暑假每天晚上进行 2 - 3 小时套路训练;9 月到 10 月,利用体育学生没课时间,南北校结合选择合适场地训练;10 月中旬到 11 月,抽中午、晚上及周末没课时间集中训练,每周保证 3 - 4 次完整训练,每次训练不少于 3 小时,尽管准备时间仓促,但通过这些训练安排最终取得了较满意的成绩。
3.此次舞蹈队员选拔的标准是什么?
侯老师:此次比赛有特定的人员比例要求,必须有一定比例少数民族学生。我们先将全系舞蹈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全部挑出,还挑选了备用人员,共 32 名。之后经过筛选,最终留下 16 名参赛队员与 2 名替补队员。筛选时除了考虑少数民族身份外,还会考量学生在技巧、身体素质、是否适合托举等方面的优势,在众多优秀学生中反复斟酌,挑选出综合表现更优的队员,虽然淘汰的学生也很优秀,但因人员限制无奈未能入选。
4.在全国性比赛中,您是怎样帮助队员调整心态、克服紧张情绪的?
侯老师:我在每场比赛后都会给学生开会总结失误与问题。第一场比赛因服装装饰多且学生紧张导致发挥不佳、成绩不理想,赛后晚上我便安慰学生,告诉他们比赛一共 4 场,总成绩才是最终排名,缓解他们压力。同时分析不同项目类别对手的优势劣势,如徒手自选与加道具的各自对比情况,让学生明晰状况。还为学生分析第二天自选比赛的冲分要点及解决服装问题等,后续每场比赛后也都分析失误原因,让学生在了解自身不足的同时,更好地调整心态应对下一场比赛,最终取得了非常满意结果。
5.这次比赛结束后,您在这次经历中有哪些收获?如果下一届有类似比赛,您有怎样的计划和展望?
侯老师:这次比赛对我和学生来说都收获颇丰,让我们真正见识了大世面。不过由于是首次尝试,也遇到了一些问题,比如比赛场地是体育场的地毯,与我们预想的地胶地板不同,摩擦阻力大且较软,导致学生在做技巧动作尤其是转身时比较费劲,第一场比赛出现了失误。但这也是宝贵的经验,若下一届还有比赛,我们肯定会更有经验。我们会将这次比赛吸取到的教训运用起来,继续努力,把健美操与舞蹈以及不同民族文化更好地融合,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,争取在赛场上有更出色的表现。
此次运动会的成功参与,不仅提升了我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,更为我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它标志着我校在培养高素质体育艺术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,也为山西省乃至全国的体育事业贡献了宝贵的力量。在未来的日子里,我校将继续秉承“厚德载物、自强不息”的精神,为培养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、促进山西省乃至全国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
